殺人者的難堪》살인자o난감 韓劇,2024/2/9 於Netflix首播。起初是為了孫錫久而看,看的過程沒有太享受,看完也沒有深受啟發,唯一可確定的是在眾多殺手劇中,《殺人者的難堪》仍帶來新鮮感。主角不是憤世嫉俗的正義使者,也不是罪大惡極的連續殺人魔,儘管劇中呈現李蕩不斷殺害「有罪之人」,但他始終卑微怯懦、惶恐不安,完全沒有隔壁棚「鄭進灣」的帥氣逼人。

殺人者的難堪 .jpeg

三個主要人物:李蕩、張難勘、宋村
就演員來說張難勘(孫錫久)最有魅力,全劇看到後半段,突然被宋村吸引,不管是扮相、演技、角色人設都很極端啊(像有毒的蘑菇)(李熙俊好歹也是演過許多帥氣角色的男主級演員,本劇的造型師夠狠。)李蕩實在不是討喜的角色,但他正是故事的核心,像把全世界人口一起倒入果汁機攪勻後呈現的中間值。用這個角色來討論殺人吧!跟你我多少有點相似的人類。

通常我們討論死刑或私刑正義時,多少會糾結在對方是「純然的壞人」嗎?而本劇已經將思考限縮在「對,李蕩殺的都是人渣」。即便如此,殺人好像仍不是理所當然的事,不像把垃圾丟進垃圾桶裡,這中間到底被什麼卡住了?殺人者為何難堪?

《殺人者的難堪》故事結構很接近小說《罪與罰》,平凡的大學生夢想到國外打工度假,卻在雨夜失手殺了對他動粗的老頭;接著又為了滅證,殺了當晚經過、目睹一切的半盲女。從此失去他平凡的人生。

李蕩事後才知道老頭是在逃多年的連續殺人犯,半盲女也是弒父殺母的恐怖女兒。可是這兩起案件的線索都被巧妙埋藏了,在司法上李蕩無罪,李蕩也與惡夢中的死者激辯:你們明明都比我壞、比我該死,我不過是懲處了有罪之人而已。

邏輯好像很順,但為何李蕩終日惴惴不安?

「殺死壞人」並不能負負得正,殺人就是殺人了。在《死期將至》的世界觀裡,自殺都是大罪了,何況是奪走他人的生命。

冥冥中仿若有神在幫他掩藏罪證,現生中也有個「羅賓」幫李蕩收拾善後。因為李蕩「那該死的直覺」從來沒有錯過,但凡肢體接觸,李蕩就能感應到對方的此生罪孽,至於要殺掉還是放過,就是李蕩的個人意志了。

小說《罪與罰》說世上多的是無罪之人,卻人人都在受罰。也許罪與罰中間並沒有千絲萬縷的因果關係,善惡有報只是巧合而已。

李蕩第一次殺人時只是失手,事前沒有殺人動機;第二次殺了半盲女是出於憤怒與為了自保;直到殺了檢察官後,羅賓的出現與狂熱支持,讓李蕩接受殺人是有意義的,「被殺的人都很壞」,多殺幾次就會習慣了


難堪當警察是為了尊嚴,師字輩的門檻有點高,但當個基層員警還行。在警察身份加持下,凡人都要敬你三分,無論你內心是否腐敗。警察證像遊戲裡的自由通行卡,走到哪都有堂堂正正的底氣,這正是童年有陰影的難堪最需要的心理支持,像李蕩有羅賓一樣。

難堪小時候聽見媽媽與偷情對象講電話,從此與媽媽的關係變得微妙。在外人眼中,難堪的父親臥床多年,母親不離不棄的照顧,簡直模範家庭,只有難堪覺得難堪。

難堪追捕李蕩的直覺是正確的,但對父親的了解與母親外遇對象的推測卻大錯特錯。這讓宋村這個角色變得非常飽滿,他是自詡正義的變態殺人魔、也是飽受誤解的委屈警察。李熙俊在詮釋宋村時,滄桑大叔的外表下,眼神偶有童稚的慌忙與無助,瞬間躍升三人裡最吸睛的角色。

宋村並非生來就壞,讓他走上人渣之路的正是難堪的父親。

回到李蕩對殺人的思考,他殺的確實是壞人,但在變壞之前也有令人同情的地方。說到底,還是難堪啊。

總結,無法說很好看,但又忍不住循著劇情不斷思考,值得推推。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poiler 的頭像
    Spoiler

    我愛深度劇

    Spoi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