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逆貧大叔》삼식이 삼촌 韓劇,2024/5/15於Disney+首播。故事背景是歷經二戰(~1945)、韓戰(~1953)南北分治後,南韓第二共和到第三共和之間(1960),混亂又不失夢想的熱血時代劇。
這類題材最怕過於悲情、沈悶、灌輸或宣傳特定思想。《逆貧大叔》透過時序跳轉製造懸念,權謀術數提升精采度,用小人物的成長經歷引發共鳴,讓觀眾的思緒不至於被困在「韓國歷史劇」的框框裡。不是好看到重刷的類型,但韓國與台灣歷史微妙的相似處,提醒民主與和平來之不易。
宋康昊飾演的三食大叔跟卞約漢飾演的金產,雖然是雙主角,但其實主軸是為三食量身打造。朴斗七從出生到翻身,時間點都與重大歷史事件重合。
《逆貧大叔》幾乎每集開場都會上演一段往事,一點一滴累積人物厚度。
ep8:「1927年,車太民6歲,三食16歲」
往回推,三食生於日本殖民時期(1910~1945)。三食16歲這年,第一次替姜日植殺人,以換取吃不完的紅豆麵包。生於亂世,在生存面前,道德、正義、良善都是最奢侈的東西。但三食卻可以毫無理由收留車太民,他們一起睡橋下、蓋報紙、分享美味的紅豆麵包。因為這份情意,讓車太民長大後甘為三食剷除異己,甚至不相信有天三食會算計自己。
有些人餓過、苦過,便無法抗拒財富的誘惑;有些人則銘記那份恩惠,傾盡一生報答。
在金產出現之前,與三食密切合作的是姜成民與車太民。三食在大阪期間,與車太民羈絆最深的是姜成民。
ep5、ep12:「1946年,釜山,姜成民16歲,車太民25歲,安民澈已是自由黨議員。」
1945二戰結束,日本撤出韓半島,韓國臨時政府從中國回到韓國,各方勢力都在搶奪資源、劃分領地。
姜日植為安家管理釜山產業,在外人眼中是富商、大地主、值得被討好的人物;在安民澈眼裡卻與鹽田的奴隸無異。
姜成民在物質優渥的環境中長大,未曾飢餓、沒有對生存的焦慮,因而把尊嚴看得極高,還不懂得示弱的好處。他恨父親的懦弱諂媚、恨安家的目中無人。
姜成民看人的眼神跟安民澈其實是一樣的,他們都自視非凡、居高臨下。偏偏,安家的實力跟姜家根本不在同一個維度。儘管安民澈出言不遜,挨揍的只能是姜成民。
14歲的姜成民就能讀懂俄文跟德文,透過舅舅接觸到共產思想,還得到土砲彈配方,人人平等不受欺壓的理想國度令姜成民嚮往。一切就像把易燃物堆積到烈日下曝曬,事件一環扣一環炸開,姜成民被燒成怪物的形狀。
舅舅遭到父親檢舉參與獨立運動而被捕,爸媽一夜爭吵後,姜成民看見母親吊死樓梯上的身影。安民澈連這樣的慘事都能拿來當笑話說。
16歲的姜成民與25歲的車太民創立「信義社」,想要保護人們不被威權勢力欺壓,第一個懲處的罪人就是姜日植。姜成民應驗了安民澈的話,兒子如果不想當父親的走狗,只能弒父奪權。(日後安基澈也走上同樣的路)
起初,人們為了一個「共好」的信念而團結,以為一起朝著相同的理想奔去。當車太民醒悟,過去一次次的暗殺行動不是什麼奉行正義的懲惡降罰,自已只是姜成民手邊一把好用的殺人工具,他沒想過要傷害姜成民,他選擇偷渡逃往日本,卻被三食捕回,從此被囚禁在鹽田作苦役。三食來到鹽田指使車太民暗殺尹八峰時,車太民崩潰自殘與嘶吼的演技幾乎是全劇第一。
從這段劇情去思考朱餘進說的「包裝成夢想的偽善」,不管是信義社、革新黨、三食、金產,都逃不過自欺欺人的成分。「這是個有得亦有失的世界」金產以為為了讓韓國人知道Pizza的滋味,他可以忍痛捨棄愛情,但他捨棄的其實是某部分善良。
三食是這樣向柳延哲形容披薩:「用一個比你房間大的窯烤爐,烤出跟你體型一樣大的麵包,撒上肉、起司、蔬菜,美國人甚至還會吃到剩下來。」
三食一字一句都在形容披薩的「富饒」,而非「美味」。故事最後令人震驚的事實是「三食根本沒吃過披薩」,但是三食願意用他的溫暖化為柴火,讓金產活下來、讓未來的韓國人都能吃得上披薩,儘管夢想的披薩油膩不合胃口。
從大阪歷練回來的三食,能遊走在各黨派、政商、軍警、黑幫勢力、各國角力之間,像無色無味的迷幻藥搖擺人心。同時也迷惑了自己。
三食是看著姜成民出生但未參與他的成長,儘管姜成民劣化成沒救的孩子,三食頂多是撂狠話、做做樣子,從未真正想殺姜成民。甚至在姜成民失去青優會支持後,三食仍鼓勵他、肯定他獨立的存在價值。也許是姜日植答應許給三食吃不完的紅豆麵包實現了,三食對姜家的情義也無法斬斷。安基澈看準三食不夠絕情,在這個豁出性命奪權的時代,三食註定失敗。
《逆貧大叔》主張是參考史實的虛構故事,但卻無比寫實。不是所有的反派都會鋃鐺入獄,不是頂著主角光環就是純良的救世英雄。權力多少伴隨引人詬病的瑕疵,看著前人為求生存的踉蹌步伐,至少這個紅豆麵包、披薩、蒸糕任君挑選的時代,已經算不差了。